家庭条件过好,使她找不到自我

 2012年7月3日 咨询师—贾玉红

  案例说明:

  29岁的明妮出生在一个富商家庭,爷爷辈的亲戚多属于高干,身边的亲朋好友不是经商就是从政,自己也是研究生毕业,一年前从一家外贸公司离职,工作期间如鱼得水。不仅如此,父母几年前还为自己添置了房产,可以说,衣食无忧。

  自己的条件很好,但明妮却不是很开心。几年前谈过一个草根男友,这个男孩高大帅气,谈了两年后,分手了,考虑到自己年龄大了,自己对他还是有点恋恋不忘,于是,在分手后不到一年,明妮又主动联系这个男孩,他们再次走到一起,明妮从自己的大房子搬到男孩的小居室。由于他们之间的差异较大,两个人又不断产生矛盾,明妮十分困惑,想继续下去,感到有些困难,想放手,又舍不得。

  明妮坦言,他只适合做男朋友,不适合结婚。她不希望路人看自己的男朋友,如果看了,就感觉他们是在看自己的私有财产,心里不舒服。两个星期前,男友来接自己,迟到了,自己发了一通脾气,男友打了自己一巴掌,在场的亲戚把男友带到了派出所,派出所简单教育了一下,就让他们走了。这听起来似乎有些荒唐。明妮到底想要什么?为什么她如此矛盾纠结?

  咨询师分析:

  明妮从小生活比较顺利,在大家的关心、关注中长大,从小到大,都是别人在为她考虑,她甚至没有主动关心父母,在她的印象中,周围的人都不需要她,这样,她的力量就被削弱或者压抑,她的视野就习惯性地放到“自己的感受有没有被满足”上来。而她也要体现她的价值,她只能从比她物质条件差的男朋友身上找到价值感。然而,男朋友在她和她家族的高压下,也有些喘不过气了,对她产生了一定的厌倦情绪,这也是在情理当中的。

  明妮从小比较“听话”,学习也比较顺利,没有青春期的叛逆,虽然以自我为中心,但自我感却很缺乏。自己是什么?自己的价值是什么?因为有了太多家族的影子,她还是比较迷失。

  通过咨询师的引导,明妮认识到,如果没有家族的支持,自己也具有生存的本领,自己还这么年轻,不应该不工作,凭借自己的才能,找一个外贸公司工作是绰绰有余的。但对于家族的支持,自己还是很接受、很感激的;对男朋友,不应该太依赖,过分要求对方,把他看做自己的私有财产,更加是不可取的。

  通过咨询,明妮说,我现在的问题,不只是男女朋友的问题,我还应该有自己的事情做,要冷静一些,不然会让人觉得莫名其妙。

  现代社会,经济高速发展,很多孩子出生时家境就比较好,太容易获得充足的物质,过份的被关注,容易让他们迷失自我。因此,来自社会和家庭的挫折教育、感恩教育,是必不可少的。同时,要让孩子体验自己做决定,学会担当,并体验从中带来的烦恼和快乐,找到自己的价值感。父母为了让孩子不受丝毫挫折,采取大包大揽,从决定甚至到执行都自作主张,是另外一种形式的家庭伤害。

发表评论

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